CIID2011年度战略合作伙伴:      
瓷砖类:
家具类:
照明类:
卫浴类:
首页 苏州年会 创意大赛 影响力人物 全国巡回 合作伙伴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年会首页 年会报道 年会日程 中国室内设计论坛 主题论坛 文化雅集 CIID公开课 奖项及展览
中国室内设计论坛
当代艺术家、苏州雅士 叶 放
演讲主题:
空间精神-中国人的情境语言
资深室内设计大师 陈光雄
演讲主题:
面对地球暖化—永续设计新方向
香港著名设计师 刘小康
演讲主题:
亚洲设计新价值
主题论坛
第一主题论坛:酒店设计1
第二主题论坛:
当代中国设计的再思考

第三主题论坛:老建筑改造
第四主题论坛:创新设计
第五主题论坛:陈设艺术
第六主题论坛:禅修与乐活
第七主题论坛:酒店设计2
文化雅集
苏州园林
茶道香道
木刻年画
陶艺
苏州砖雕
红木家具
刺绣
玉雕
苏扇
昆曲
紫砂
古建
泥塑
禅修
石雕砖雕
紫砂茶壶
CIID公开课
苏州大学CIID公开课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CIID公开课
苏州科技学院CIID公开课
苏州职业大学CIID公开课
CIID公开课
  苏州大学CIID公开课
沈雷—十年一页
主持人:马晓星
演讲时间:11月13日
演讲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一期艺术学院2楼音乐厅
 

(摘自CIID2011第二十一届(苏州)年会公开课上,CIID理事、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沈雷的演讲)

今天的公开课,在座大多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所以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我自己——一个同样是从艺术学院毕业的设计师的工作和生活历程。我总结了从2001到2011年十年里的一些工作体会,一些人和事来跟大家分享。为什么从2001年开始?我是1988年考入浙江美院环境艺术系,1992年毕业分配到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做建筑和室内设计,然后在1998年到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读硕士,2001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回国。

求学英伦

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它是我记忆中的英格兰。图片中的地方,是电影《勇敢的心》男主角华莱士的故乡,大家所熟悉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也发生在这里。说到英国,很多人的脑子里会出现苏格兰裙,或者是古城堡,但这些自然风景更能够打动我的心。我们作为设计师,需要有敏感的神经,细腻的心灵。去参观著名建筑,去看一些有名的设计案例时,我基本不用照相机,只有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我才会用相机。无论是风景还是建筑,把它记在脑子里,画在心里,当你做设计的时候,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还浸透了你的感情。像照片上的风景,我对它就非常迷恋,觉得它很英国,也很中国,有富春江的感觉。

从1992年参加工作,到1998年时决定去留学,是因为我觉得需要去沉淀自己的心灵,重新去认识设计。在英国读书的日子是孤单的,但也是专注的,每天穿行在古堡和那些老的城市里面,有非常多不同的感触。我在英国做的第一个案例,是一个带有实验性的建筑改造项目。设计的过程是这样的:从认识建筑本身的构造、框架开始,做一些分析和研究,思考老建筑和新增加建筑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开始去创造自己脑子里的“形”——我觉得设计师的想象力很重要,不是说做设计了才去想象,而是设计之前就对它有一个预判。因为做的是改造空间,里头可能会需要具有娱乐性的功能,我运用了大量的图形化和空间的穿插。当时,还正是结构主义流行的年代。在考虑平面、楼梯和空间关系时,我想到了西班牙的货币的形态,把它应用到空间的穿插关系上。我也做了这个空间里所有的家具设计,家具跟建筑和空间也是有穿插关系的。做设计需要一个从开始到最终的延续,全方位地去思考,会给设计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跟现在很多设计师和学生用电脑思考问题不同的是,在我们那个年代,或者说我所熟悉的方式,还是用模型说话,用草图思考。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30多平米的工作空间,我在那里思考空间,就从建模开始,也花了非常多时间来进行手绘。

媒体人身份影响设计师心态

从1998年开始,我担任《室内设计与装修》(id+c)杂志海外专栏的工作,所以当我2001年毕业后,赵老师就邀请我回来做杂志的执行主编,直到2004年我开始做我现在的设计公司“内建筑”。 这段经历,因为用心过,所以我始终牢记。通过曾经的同事,上海的专栏主持人高蓓小姐,我还认识了我现在的合伙人孙云。我们从2002年认识,2004年开始合作做“内建筑”到现在,非常地愉快。设计师是一个需要很多方方面面的人来配合、相互扶持的职业。

媒体和设计师的关联是什么?我有自己的切身感受。人们经常说文人相轻,其实我也是一个挺心高气傲的人,看别人作品时也会看别人的缺点。但我从杂志的工作里得到的收获,是要以媒体人的心态、以编辑的心态去看所有设计师的作品,去发现设计师的优点和闪光的地方。这让我一直受益,看一个设计作品的时候能够发现别人的美。这,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2002年6月,id+c开设了设计师的访谈栏目。我在2002年到2004年年间做过一系列的设计师访谈,每次看这些采访,我都觉得,真的是十年一页已翻过。采访时,媒体和设计师是对等的、心与心的交流,比如我采访过先锋人物艾未未,先锋建筑师张雷,采访过黑川纪章……在真实的案例里,能够看到他们每个人不同的质感,他们对设计不同的思考。

我所认识的登琨艳和陈耀光

设计跟生活是一样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优雅的举止、认真的态度,那么设计也都能做好。今天我想谈谈我采访过的两位设计师,同时也是我的朋友。他们的工作,跟在座的艺术专业、设计专业的同学靠得更近一些。

认识登琨艳先生是通过id+c杂志。我还在英国读书时,把杂志上登先生的作品给国外的朋友看,老外设计师都感到很惊艳,他们没想到中国有这样的设计师、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其实,登琨艳先生在1990年代初的时候就来到大陆了,他的设计在当时是非常先锋的,设计方式也非常聪明,他展现出一位有修养和有智慧的设计师做设计的方式。

1998、1999年,在大家还不知道什么叫创意产业区、什么叫旧建筑改造时,登先生就在苏州河边上把杜月笙的仓库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从图片上能看到,工作室里所有的空间都没有空调,保持了原生态的斑驳的墙面,保持着原有的老地板,有着非常中国的家具。现代的家具和老的材质产生对比,还有老的木头构架,老的梁柱关系,非常美。他只是取了一部分空间出来作为采光的玻璃楼梯,从光与影的关系能看出,他是有控制地在做设计。登先生的作品曾经获得过联合国一个遗产保护的奖项——其实现在,我国的室内设计制造了大量的城市垃圾,这跟大家在做设计时没有去控制,大量地消耗能源和材料有关。如今这里已经不属于登先生了,他已然搬走,你看,我们人的忘性很大,如果不讲这些,很快就会忘了。

登先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懂得借力。比如说在这个案例里,他要把日本大使馆的一个空间变成一处私宅。登先生放上一些看上去很轻、很温柔的家具,就改变了整个空间的格局,让人怦然心动。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人生活的场景,单人床、衣架、荷花的元素……并不是满目琳琅的设计就能够永恒,我觉得,安静的设计才是永恒的。

设计师保持的天真,是一种态度。登先生他还是个非常有童心的人。我们曾经举办过一个年度设计奖,把奖颁给他。他说:我这么老了,就不要领奖了,但如果是偎研吾来给颁奖,我就领!他真的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登先生非常好客。我做杂志的时候,我们经常在那边举行活动,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雅集。他会随着四季的变换来布置工作室。春天,工作室里面都是油菜花、柳树,随着季节的变化,里头会出现不同的植物,整个空间的组合就像是换了一个环境。我觉得设计师需要跟时尚和流行沟通,大家都需要有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宅男设计师发挥的空间会有限制。

接着要讲的这个人是我的师兄陈耀光,他是1987年浙美环艺系的毕业生。我的经历跟他很像,我们毕业后都是被分配到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工作过。为什么要回忆学生时代呢?因为陈耀光曾经是我读书时想要达到的那么一个人——我入学时他已经毕业,但是我们做作业的大教室里,我背后有一张他的效果图,大概有3*4米,非常精彩。可以说,在我根本不知道环境艺术是干嘛的时候,他给我上了启蒙的一课。后来在设计院,陈耀光可以说是设计师里比较早富裕起来的一个,我1992年到设计院工作时,他已经拥有一辆很炫的红色铃木摩托车。我就开始遐想,什么时候我也要有一辆。在生活方面,这是对未来一个美好的憧憬吧。

陈耀光活跃于设计圈和时尚圈。他的公司在杭州的凤凰山下万松岭,有一个非常安静的小院子。院子里放着他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物件,老的木头,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家具等——可能我们喜欢的东西都是一类的,都比较自然,又有用心的设计和考量。

他的会所是我们设计师共同的一个家园。我们在这谈设计、聚餐、聊八卦……这就是杭州设计师的一个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我觉得杭州的设计师和其他地方的有些区别,他们没有非常刻苦地去工作,他们主要的视角是散点的,更像中国画而不是西洋画那样。杭州的设计师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点,有人对古董感兴趣,有人喜欢文学,等等。比如在这张图片上,大家能看到杭州三个设计师组织的雅集,他们把自己在世界范围内收集的古董在一个展厅里做了一次展览。

陈耀光自己在千岛湖有一个岛,到了好的季节,会邀请一些设计师到岛上来聚会。聚会上常有时鲜的东西,像新鲜的桃子,一年四季都有美好的场景。设计师要用安静的心去品味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是多面的,设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内建筑”事务所走过的七年

以上我回顾了一些人与事,比较具有感情色彩。现在要讲的则跟设计有更多关联。我从2004年开始做自己的事务所“内建筑”。记得我在英国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想:将来如果做一个自己的事务所,取名叫什么呢?后来,我发现“内”字非常漂亮,干净、简洁,有空间和人的关系、有人和人的关系,而且跟设计有关。所以,我的事务所就得名“内建筑”。

今天我简单地介绍一些我们这几年里的作品,比如说2005年的珠海中邦商务酒店、2006年北京光线传媒的办公室、2007年达利集团的建筑改造、2008年阿里巴巴位于杭州滨江的总部、2009年一个服装公司的总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接待区等。关于设计,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我想要告诉大家我的设计是什么。

2005年,在高蓓的帮助下我们做了珠海中邦商务酒店的改造项目。这是一个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大量生产的建筑的典型,有着蓝色的玻璃幕墙和白色的瓷砖墙面。我们从室内功能的角度去调整所有的平面,把表皮全部剥掉,赋予它新的含义。当时,我心里更多地想的是怎样取得一个有中国意味的意境,所以我们做了一片云石的墙面,其他墙面都使用黑色,因为黑色有各种各样的反射,就形成了具有一点水墨味道的场景。

2006年,我们为光线传媒把诺基亚的一个厂房改造成一座现代的办公楼,其中还有很多夹层的部分。这个案例的业主是光线传媒。我们用一个表皮去覆盖它所有的空间,条状的表皮和瓦楞纸的造型,让大家感觉这是一个运动的、时尚的,和传媒有关系的空间。也有的地方很素净,有一些清水的质感,有一些陶瓷的质感。

2007年,我们为达利集团做了一个办公项目,包含旧建筑改造和新建筑。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具有流动性的平面,用另外一种表皮去包裹它全部的空间。走进室内,可以看到异型的总台、安静的就餐区,火车厢般的洽谈区,还有对企业来说有纪念意义的符号的应用。

2001年开始,我们为马云做他所有的项目,一直到现在。可能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和淘宝,这个项目是阿里巴巴在滨江的总部,有11万平方米之大,有着功能非常复杂的平面。我们对其中的空间有一些想法,包括所有的展示的方式、地面、灯光……比如在这个完全被包裹的一个木质楼梯上,往下看,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标识。我们还设计了集装箱般的接待区,“米老鼠”似的就餐空间。为马云做的“淘宝城”项目,建筑是偎研吾做的,我们负责室内设计。这个设计蛮简单的,我们用的一个语言是“竹编”。用竹编和金属进行结合来做墙面,其他的东西应运地在空间里出现,形成了整体的场景。

接着,JASONWOOD品牌办公空间及旗舰店,这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项目。JASONWOOD是一个杭州品牌,它是做牛仔服装的。在办公空间入口,我们把牛仔裤叠在一起,刷上白色的油漆,赋予它新的生命和一些建筑的感觉。同时,通过一些图形和绿色植物给予它一些新鲜感。从它的旗舰店,大家可以看出我在登先生的工作室里获取了什么——粗糙的钢筋、老的水泥,老的木板地板。既然登先生的工作室已经拆掉了,我就找个地方展现一下当时的记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接待区项目,是我们和中国美院合作的,我们做室内设计,中国美院负责艺术的部分。项目包括一楼的4000平方米和楼顶的8000平方米。我们希望优雅地反映出中国的文化,用设计的语言去描述,但是不要用材料去堆砌。所以,我用了大量的瓷片、中国水墨的效果、还有宜兴的陶艺,干干净净地用灯光的方式做区隔。

我们还做了外婆家系列餐馆的设计,这是一个非常愿意尝试新设计的杭州企业。比如说,其中一间餐厅里,我们在墙面做了非常多的灯光设计,顶部只是做一些重点的照明;在另外一间店里,因为它的座位度要求很高, 我们用一些异型来体现其中的空间关系。

大家还能看到我的一个合伙人孙云带着刚来的设计师做的中北创意街区城市家具。考虑到新来的设计师刚刚进入设计工作领域,做一些这样的小型设计,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入门;我们在杭州做了一个公益设计,叫“漂流的书架”。我们做了一个橄榄形的设计,你可以坐在这边,旁边就有书。这项设计现在已经完成,会安装在杭州不同的地方,让市民可以从中取书;在我们网站上,大家还能看到观云会所、兰庭轩、九牧王办公空间等项目的资料。

我还想讲一讲让我伤心的“三亩田”,这是属于我们内建筑事务所的,也是我们设计师在杭州的一个会所。我们在这里快乐地生活,这里同样有美食、嘉宾云集,大家一起听大提琴、聊天……有很多欢笑和记忆。有一个设计师动情地对我说,这里拆掉了,等于把他的青春记忆也拆掉了。自从我听说这个地方要拆掉,就再也没有去过,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片荒芜的景象。我想告诉大家,心理历程对设计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设计师的脆弱与坚强。

今天演讲主题“十年一页”的来源,是我在英国读书时的导师。他设计过播音747的客舱,是我很敬仰的人。当时我刚去的时候英文不好,但他觉得他跟我沟通没有问题。他问我喜欢什么杂志,我答不上来,于是他建议我们到图书馆分头找出十本自己喜欢的杂志。他说,这样我就知道你喜欢什么了。结果,我们挑选的杂志里,有六本是一样的。之后,我们就在一起待了两三年,毕业后我还在他那里工作了半年。记得2001年,我去的时候,他是爱丁堡设计学院的院长。那时候我只看到表象,看到他天晴时开敞篷车,下雨天开路虎,平时大部分时候开省油的日本车。我觉得,这就是完美的生活……这一次我回去,他已经退休,我从他的脸上感觉到他变老了。这让我伤感,觉得原来我已经离开他十年了。十年很快地过去了,我需要理一理自己在这十年里发生的事情,理一理我的思绪,要给自己回国后的这十年一个交代。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张风景的图片。整个演讲从一张风景的图片开始,最后一张也是风景。这是1640年的花园,从1640年到现在,没有破坏,英国人还是让自己的花园呈现这样的场景——大片的绿色坡地、几何形态的场景。多少个十年过去了,多少个轮回过去了,他们还是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园林,其中又有多少修养。真是不可思议。我觉得,我们的十年就一页翻过吧,未来的十年是你们的。

 
返回 >>
主办方: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协办方: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亚振家具有限公司  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  和成(中国)有限公司 
全程策划:苏州福马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 《中国室内》 《id+c》 《缤纷家居》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室内设计师》 《家饰》 《瑞丽家居》 《建筑知识a+a》  凤凰优悦广播 中国室内设计网 新浪家居 搜狐家居 网易家居 搜房网 筑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