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D2011年度战略合作伙伴:      
瓷砖类:
家具类:
照明类:
卫浴类:
首页 苏州年会 创意大赛 影响力人物 全国巡回 合作伙伴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年会首页 年会报道 年会日程 中国室内设计论坛 主题论坛 文化雅集 CIID公开课 奖项及展览
中国室内设计论坛
当代艺术家、苏州雅士 叶 放
演讲主题:
空间精神-中国人的情境语言
资深室内设计大师 陈光雄
演讲主题:
面对地球暖化—永续设计新方向
香港著名设计师 刘小康
演讲主题:
亚洲设计新价值
主题论坛
第一主题论坛:酒店设计1
第二主题论坛:
当代中国设计的再思考

第三主题论坛:老建筑改造
第四主题论坛:创新设计
第五主题论坛:陈设艺术
第六主题论坛:禅修与乐活
第七主题论坛:酒店设计2
文化雅集
苏州园林
茶道香道
木刻年画
陶艺
苏州砖雕
红木家具
刺绣
玉雕
苏扇
昆曲
紫砂
古建
泥塑
禅修
石雕砖雕
紫砂茶壶
CIID公开课
苏州大学CIID公开课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CIID公开课
苏州科技学院CIID公开课
苏州职业大学CIID公开课
大家看年会
  三顾  
  文:蠡邛  
     
 

一望

等我在已经暗下来的千人报告厅中间找到一个座位坐下来的时候,主持人刚刚介绍完了下午的第一位演讲嘉宾,并补充说演讲的题目叫做“空间精神—中国人的情境语言”。远远看过去,主讲人是一位瘦高的男士,穿中式服装,带圆黑框眼镜,围着一条淡米色的长巾,很有儒雅风范。

大屏幕上开始放一段录像,很美的一段园林设计,春夏秋冬四时景致,非常典型的苏州园林的风格,但是看不出是哪一个著名园林。突然旁边坐着的一个媒体记者抱怨道:“室内设计年会,不讲室内怎么会讲园林?”我脑子里错愕了一下,觉得是有些突然,低下头看了一眼宣传资料,主讲人名叫叶放,当代艺术家,苏州雅士。“雅士”这个词儿好陌生,听说过武士、勇士、嬉皮士,第一次听说“雅士”,是“儒雅人士”的简称吧。于是乎又仔细望了望台上的主讲人,离得太远,还是看不太清楚,倒是幕布上两个字“跨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可不是么,设计源于生活,不管是室内还是园林都不过是设计的一种表达方式,何必拘泥于狭窄的定义,实际上好的设计都是相通的。

叶放一开始先简单介绍了自己在苏州做的私家花园—南石皮记,很奇怪的名字,乍一听像是老残游记;原来是他住所在的那条街的名字叫“南石皮弄”,“石皮”二字也许是“破”字的拆分。挺有意思!

话锋一转,叶放开始介绍他在威尼斯某小岛上为威尼斯国际大学设计的“达园”项目,该项目在威尼斯设计双年展和2010上海世博会上都有展出。带着浓厚的兴趣,我仔细倾听着这位现代苏州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解读。和我以前理解的园林设计不同,叶放强调苏州园林的设计出发点是“山和水是主角”,而我学过的苏州园林大多是强调构筑物“亭台楼阁”与“山水景物”的关系。细想下来,我所学的苏州园林大多是分析现有园林的设计方法和欣赏方式,很少从根本讲一个园林是如何的“无中生有”的。

听叶放介绍“达园”的设计理念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有“山为阳水为阴”的易经理念,有水流的不同形态,有遵守五行相生之意的桥梁;有东向而来的大海,有层峦叠嶂的假山,有“学问思辩笃”命名的古典园林构筑物,有精心设计的马可波罗路线图的桥花;有威尼斯著名的Murano玻璃工艺,有中国、意大利大理石制作的蚀刻了24节气的汀步石,有江南诱笼中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和“书中自有黄金屋”,有梅花文字的植草砖;还有遵从中式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洋洋洒洒一个小时下来,听得我心旷神怡,十分向往。叶放的介绍从立意到细部,从材质到命名,不一而足,真是想不到威尼斯的小小苏州园林竟然“肚里乾坤大如天”。不再是有距离感的介绍和抽象的理论,一个实践者的实际操作生动地展现在面前,我不禁为能听到这样的讲座而暗自庆幸。

二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苏州园林的内涵,第二天下午我特意参加了叶放主持的雅集部分—耦园,实际雅集的聚集地点却是在苏州东园的茶室里。下午的阳光很好,茶室外临湖面的遮阳伞下坐满了神态悠闲的老年人,有的在喝茶,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儿;穿插着孩子们高兴的叫喊声。主办人端上了清茶、柑橘和生煎包,还一人发了一个散发着白兰香气的草编挂件。很有生活情趣。

阳光透过西窗斜射进来,照在叶放的脸上,这一次终于可以近距离的看到这位苏州雅士的风范。叶放穿着与前一天风格类似的衣服,慢条斯理的叙述着,看上去闲适且文雅。

这次叶放的主题是“冶园”,源自明代计成的名著“园冶”,但更侧重造园的文化历史构建。以苏州园林的历史为脉络,叶放谈到苏州园林相关的书籍、文典,他强调苏州园林并非“避世”而是“入世”的一种特殊方式,苏州园林注重的是造境艺术,具有特殊的空间观,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而微,叶放的讲解没有高深莫测的玄妙,更多是旁征博引的系统论点,讲苏州园林与国画、昆曲的渊源,讲历史上的文人名士对苏州园林的贡献。讲到细节之处,他还高兴的举了沈三白如何养碗莲的典故,从选子,磨子,养子,种子,讲到隔年碗里开出硕大的莲花,仿佛可以看到一粒种子在精心呵护下绽放在眼前的过程。

谈到苏州园林式微的过程,叶放自己就是见证者。从苏州世家的毕园出生,到儿时园中玩耍,到少时搬出园林,叶放自己总是对苏州园林异常的牵挂,这也促成了他在2001年机缘巧合盖起了自己的“南石皮记”。

叶放谈及现代苏州园林的角色变换我深表赞同,由于以往的苏州园林都是私家园林,所以主人按照自己的情趣爱好修建园林,邀请宾客好友齐聚园中,呼朋引伴,吟诗作画,喝酒行令,弹琴唱曲,好不热闹。当时的园林作为集会的地点和背景,既有山情水趣,又有文风曲意;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园林是硬件,而日常的生活是软件,只有二者相合才能真正体现苏州园林的风貌。现在的苏州园林由于所有制的转换成为大众参观游览的公园,缺少了苏州园林原来的生活内容;就变成一个冰美人摆在那里,不笑不闹不悲不喜,失却了苏州园林的人文内涵。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联想起我几次参观苏州园林的经历。第一次是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参观苏州园林的人比较少,可以自由的游览,尤记得在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等知名园林里来回穿梭,深切体会小中见大,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妙处;看到与“园冶”论述中相合之处,不免叫绝。印象最深的是同一条小路,由于植物和构筑物设置的巧妙,走来回的时候竟然没有发觉是同一条,无形中扩大了园林的范围。那时的苏州园林只有简单的介绍,很多设计精妙需要亲身体会,仔细感受才能意识得到。所以当时我尽可能的在园林中停留、坐享,想象生活在其中的滋味。

再次仔细参观苏州园林是两年前,参观了同里的退思园、重游了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和苏州博物馆旁边的忠王府。与十几年前相比,苏州园林里的游客明显增多,到处都是举着相机拍照的人们,使得我很难再体会园林的静谧;但是碰到了很好的导游,仔细讲解各个园林的历史渊源、设计特点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不时吟出唐诗宋词,骈文骊句,期间还有昆曲助兴,使得美丽的园林景观顿时蒙上了更为华丽的人文面纱,加深了我对苏州园林和园林生活的理解。当文征明、王献臣、盛宣怀、沈三白等各代文人的名字与作品与眼前的苏州园林联系起来,苏州园林鼎盛时期的生活方式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寓情于景乃是苏州园林的文化精髓,我当时很遗憾不能像古人一样生活在如诗如画般的园林里。

接下来的雅集上叶放放映了很多“南石皮记”的影像资料,原来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的园林图片竟然是叶放自己设计的私家园林,从图面效果看,很有传统苏州园林的风味,这又激起了我一探庐山真面目的好奇心,这个占地500平米的现代苏州园林到底是怎样的呢?

三探

通过前一天雅集后与叶放的交谈,我知道他第二天全天在家而且欢迎大家拜访,没有多想,第二天吃过中午饭我就从宾馆出发沿十全街向东寻找隐于市的“南石皮记”。行走在路上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前一天根本没有问清“南石皮记”的地址,又不是买票的公共园林无从问起,只知道离网师园很近,临近南石皮弄和阔家头巷,凭着这些描述我能找到么?

路过网师园之后,我在南石皮弄和阔家头巷的交叉口驻足观瞧,西北角高墙耸立,看上去像是一家私人园林的部分,大着胆子走进一个平常得见的小区入口。小区的保安很尽职,询问了我一些问题后果真把叶放家的大门指给了我。出乎意料,叶放家的入口就是平常的单元门,完全没有我想象的园林入口常见的石鼓门楼一类。敲防盗门的时候,屋内传来叶放略带南音的回应:“哪位?”

入门之后我简单介绍自己是昨天雅集后慕名而来参观“南石皮记”的,叶放就让我穿过一层的大厅,进入到南侧的私家园林里。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南石皮记”并没有其他古典园林气派的入口院落,却更像一个私家后花园,由5户好友共享这500平米的精致景观,每户人家都开门见园,推窗见景,室外的山形树影直接联系着室内的空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园子里有堆山,有流水,有水榭,有平台,有曲桥、平桥、拱桥。晚秋时节,荷花已经败了,残荷凌乱斜横于水面;落叶未扫,随风飘落在小径上轩榭中;红豆正当时,俏生生的立在枝头。园子并没有精心打扫的痕迹,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一样,最有趣的是后门儿还堆着快递公司的包装盒,一下子把古典园林与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园子的设计很精心,从总体布局到堆山、列湖、构建、跨桥、石室都有讲究。构筑物的取材也很有意思,并没有完全遵循古典园林的传统做法,采用了许多现代材料,玻璃制作的披檐在功能和施工上都有创意,既随意又方便;单边桥面嵌入蚀刻文字的玻璃,太阳照射时可以映在水面上,也是蛮有意思的设计。仔细看细部,五行相生相克的意思混在其中,堆山内石室壁上既有叶放搜集来的古代碑文碎片,也有向北长碑一面,上面只刻了个阳文“鉴”字,不知是不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匆匆在园子里转了一圈,领略了现代私家苏州园林的感觉,我不便打扰叶放太久,急忙告退。在门口我还是忍不住问起拱桥两侧的石刻,一侧是我见过的“唯吾知足”,另一侧我分辨半晌也没能解读。叶放耐心的解释说:“是米芾的‘叩石如兄’,表达相石拜石的心情。”

从叶放家走出来,我忽然对苏州园林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和设计技巧,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人把自然引入自己的家宅中,可欣赏可对话可相互影响。

回程中,我路过网师园的门口,忽然被眼前的一幕迷住了:路边一方水池塘前一根半高六棱石柱,每面上刻“南无阿弥陀佛”金字,柱下两小童子在拍塑料洋画;池塘边四个婆姨在洗洗涮涮,一个在从井口中取水,一个黑衣阿婆在背着身儿洗衣服,另外两个一边儿洗一边儿在谈论换工作的事情;池塘后方是一块上好的太湖石,静立在梧桐树下;地面的碎石转缝里已经长出青苔;一辆银灰色轿车悄然的停靠在路边,并不突兀这亦古亦今的场景。蓦然间,一个词儿浮现在脑海,这就是苏州生活的“活色生香”吧。

 
返回 >>
主办方: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协办方: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亚振家具有限公司  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  和成(中国)有限公司 
全程策划:苏州福马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 《中国室内》 《id+c》 《缤纷家居》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设计家》《家居主张》《照明设计》《装潢世界》《室内设计师》 《家饰》 《瑞丽家居》 《建筑知识a+a》  凤凰优悦广播 中国室内设计网 新浪家居 搜狐家居 网易家居 搜房网 筑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