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CIID2011第二十一届(苏州)年会第三主题论坛“老建筑改造”上,CIID理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余平的演讲)
一、让阳光照进,让空气流通。
1、打开窗子

打开每一扇窗,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
窗,这个普普通通的建筑构造,无论处于什么地域和文化,它在人类建造居所之初就存在着。打开窗户,太阳晒进来,风吹进来,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瓦库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窗户”。


要保持高质量的室内空气,就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空气流动系统。瓦库的设计是从这个循环系统开始的。要保证大量的新风量才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如果要在室内环境中获取大量的新风,引入自然空气和增强空气的流通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产生风的自然流动,需要新风口和对流窗共产生作用,利用高差产生的空气压力来增加气流的循环。能够开启的窗户是新风的主要入口。在大厅的墙面上也有一些隐藏的新风口。窗户和门上的亮窗都开启的情况下,包间内形成空气的对流。墙体的上部和下部都开窗就形成了对流窗,可以利用压差形成空气的循环。旋转起来的吊扇又进一步加速了气流的循环。
2、让阳光照进
在“瓦库”系列设计作品中,自然采光条件良好的建筑是前提条件。根据阳光照射的时间和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功能划分,将下午最佳营业时间中阳光照射最好的地方确定为包间位置。按照这样的阳光照射原则,依次对空间进行划分。保证每一个包间都能照射到自然光线,利用玻璃和空间需分隔将自然光线引入大厅或通道。如果条件允许,在卫生间的高处也会开有小窗,保证有光线射入的同时又兼备私密性。自然光线的使用不仅给人提供了愉悦敞亮的室内空间,而且也节约了大量电能的耗用。

3、重新认识吊扇

无论是大厅还是包间,瓦库的顶面都安装了吊扇。旋转的吊扇将室内的空气与新风进行置换。在风扇、新风口和对流窗的共同作用下,室内家具、烟、食物以及人等种种气味都被削弱了。吊扇的使用还可以改变对空调的完全依赖。
二、让室内 “长寿”


向古民居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风霜雪雨在土木砖瓦石上的画作。雨水将瓦上的青苔滴落在白色的墙面上,如同墨色晕染于宣纸之上。太阳将墙面晒出那斑驳的黄色, 有些地方露出砖的影子,如同油画布上制作的机理。无论是黑了、黄了、斑驳了、破损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出来的质感,是任何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都不可能完成的 “天成之作”。
1、发现建筑体优良基因
建筑与室内的关系,如同父子,其中有先天的基因问题。面对一个建筑体,对空间进行优劣之分析,辨识出优良基因是首要的,这部分是可以原样保留的,而不是室内所有的地方一定要用革新来抽离与原建筑空间的关系。尽量最大限度的保留建筑留给我们的优良基因,减少因为附加的装修手段而使其或早或晚的出现开裂、变形等物理现象,从而保证室内空间在使用过程中的“长寿”

2、优化材质的精神基因

除了使用过程的“长寿”,审美层面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材质的选择如果能突破建筑装饰材料,而指向精神层面,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介质,那么材质就不再受到时代和潮流的局限,拥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瓦,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的集体体验,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它是土在火中烧制而成,是人与自然的连接物,包含对农耕文明和大自然的眷恋。而不是简单的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而且它可以在岁月中和我们一起老去。瓦,也是我们童年的情感记忆。可以说瓦这个设计元素蕴含着无限的内涵。
三、让心筑进“室内”
1、怀旧
新开的瓦库就不是“新”的面貌,它用旧材料的质感来唤起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审视,材料的沧桑质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情怀低沉的吟唱茶的清幽淡远。无论科技怎样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如何层出不穷,人们留恋的物是与记忆中的情感有关的那部分,在物质大量丰富,所有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新东西的时候,人们将不才留恋物体本身,而是留恋物中与情感相关联的部分。
2、对话
在新与旧、历史与当代以及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之间,都在材质的牵引下,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对话的形成。
3、造梦
电影蒙太奇可以造梦,室内设计也可以造梦。用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打破常规思维,创造出有想象力的空间。天马行空的创意让瓦在怀旧与对话之中,带着我们造梦。
让心筑进空间,心安才有好梦。
小结
“瓦库”以众多瓦的集结,用“瓦”单纯的合声呼唤我们记忆的情感,借以为都市人们提供一个喝茶叙事的地方。
“打开窗子,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是瓦库设计的核心理念。瓦库空间设计不争论“风格”,一切为阳光和空气让路。
瓦库实践于2005年于西安开始,已完成“瓦库”1号、“瓦库”2号、“瓦库”3号、“瓦库”4号、“瓦库”5号、“瓦库”6号、“瓦库”7号……在西安、郑州、南京、洛阳等地陆续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