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凝练 设计人生——记吴家骅水墨艺术展
2011年4月14日是中国第一本环境艺术史撰写人,著名建筑与城市设计师、教育家和艺术家吴家骅先生在西安美术学院的“吴家骅水墨艺术展”开幕式。此次水墨艺术展,受到了中国设计界的高度评价,前来祝贺展览顺利开幕的嘉宾不仅有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劳智权,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刘力平,还有吴家骅先生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晓琪,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陈耀光,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金捷,佛山专业委员会会长温少安,山水组合设计总裁总设计师陈林,BEKG北京空间设计室、总设计师周伟昕等。参加开幕式的还有西安的各位吴家骅先生的好朋友,西安市政府咨询员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乔征,中国西北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屈培青,陕西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孙西京,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导郭线庐,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博导吴昊,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史论系主任、博导赵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余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付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人文学院艺术系副主任张伏虎,长安大学教授、建筑学院院长霍小平,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画家李百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教育系副主任李秦隆,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成教学院院长宋晓峰,西安荣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少平等。
开幕式研讨会上,各位嘉宾对此次水墨画展的顺利开幕给予了衷心的祝贺,并对吴家骅先生60年的从业经历,学贯中西的在建筑设计与传统艺术两方面的造诣与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对吴家骅先生此次画展能在身处千年文化古都长安和长安画派的摇篮西安美术学院举办,及其双方在设计与艺术双层面的碰撞表示了赞许与期待。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劳智权先生高兴的说到:“吴家骅先生在全国各地的设计领域当中,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值得骄傲的。设计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跟别的专业不一样,你缺少艺术细胞,自己没有把握住,那样肯定做不好,对你从事设计应该有很大的影响。吴昊老师说过,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就是让年轻人,让刚步入设计领域的学生或者设计师了解到艺术创造在设计当中的重要性。这次展览展示的作品应该说反映了吴老师在最近期间创作的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反映,我看了之后感觉非常生动,他是学建筑的,绘画到这个水平我觉得确实不容易。……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是对吴老师自己做出成绩的一个表彰、肯定,(他)应该感到非常欣慰。……”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导郭线庐教授认为:“……在学校之间对我们年轻的学生和教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交流学习的好机会,艺术家与设计师的界限不应划的那么明确,……我不太赞赏把专业划分得那么明确……作为艺术家应该修养全面,对他未来主专业的发展绝对有好处。这个展览给我们在校的学生和教师搭建了一个与吴家骅老师交流和向他学习的平台。”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刘力平先生说:“西安美术学院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文化殿堂,陕西省是我们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安对我们世界的文化做了非凡的贡献。吴老师是我们深圳设计界、建筑、室内界的一面旗帜,……吴昊老师是在西安这么一座创新和包容的文化名城,所以我们才有机会来交流。这里要感谢西安美术学院领导、老师、同学。……深圳号称设计之都,但是我们没有根,我们的根在黄土,所以我们这次是来学习的。”
这次展览也让众人体会到了吴家骅先生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这种师生情谊也像一幅活态的水墨作品隽永深沉的令到场的嘉宾和同学回味无穷。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晓琪教授谈到恩师的时候说到:“吴老师一直在思考问题,建筑这个专业要求有很多的规范、材料,各个方面都要有要求,但是吴老师把这种种的限制放在了画画当中,吴老师是在用自己的思想画画,画的很好。我们来的金捷、耀光,都是吴老师80年代初的学生,我们也在这个行业里面干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始终觉得老爷子在今天已经有一定的年纪了,但是他还在不断的,不是说在画画,而是在建筑作品中看他,他跟我们聊他今天又做了什么,老爷子一直在领导着我们。所以我在这里由衷的祝贺老师的画展圆满成功,也祝老师的作为、思想、做法能够感染我们,我们也要想如何学习老师的精神。吴昊老师做这件事情,真的让我们非常感谢,感谢吴昊老师给我们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大家可以坐在一起交流。……从我的角度来讲,吴老师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所以这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著名设计师,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陈耀光先生在谈到自己恩师时流露出了浓郁的感恩之情,他说:“我今天是吴老师的学生,不是会长,我能来参加这次画展很荣幸。我们对吴老师在感情上有很深的爱,不光是吴老师几十年对我们的学术和专业技术的传授,其实他传授的更多的是对生活、对人、对真诚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态度,这点更能激发我们,我认为这点对我来说是空前得财富。吴老师他自己对自己是有要求的,他谈起他目前的业务量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他在建筑设计界的影响力,他说我为什么还要加班,第二天签合同,接下来是工作意向,而我能静下来,进行笔墨上的情趣,不在于我用什么墨,而在于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想找这种感情的东西在哪里,真的东西在哪里。这是我们通过画展了解的吴老师的思想,我觉得我们自己也应该琢磨这些东西。……作为学生我很高兴,为我有这么一个老师,不仅做设计,更教学生怎么做人,更教学生怎么以真诚的生活态度存在这个世界。所以他昨天说了很感染的话,就是我现在还在思考何去何从,这个何去何从不仅仅是方向的问题,也是思想和精神的问题,所以我为有这样一个老师感到特别的骄傲。”
此次开幕式上我们也听到了长安画派著名的山水画家对吴家骅先生水墨画的感受,西安美院著名山水画家李秦隆教授认为:“一个建筑家能喜欢黄宾虹、倪云林,我想这是一种爱国素养……以前我看过老一辈的建筑家,清华美院他们出了一本画册,好像都是建筑师画水彩,我原来想可能画的效果图吧,但是画的很好,说明这些老一辈有艺术素养,在建筑上有所显示。建筑师应该在不同的手绘过程中练习思维和构架环境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吴家骅老师通过水墨展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吴家骅老师的水墨画很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著名画家李百战教授认为:“吴老师的画给人一种很轻松和放松的感觉,笔墨的灵活运用在一种很轻松、很放松的情况下表现很丰富的水墨山水气息,这种意境感我觉得很难得。……吴老师作为建筑环境方面的设计师,他对自然的认识,对他所处的这个环境,包括他在甘肃呆了好多年,现在又身处在南方广东、浙江这一带的实景部分,丘陵地带的山脉,或者到自然人文环境中去,体会了对自然的认识的感觉。当他绘画的时候他是放松的,他很自然的到了一个轨迹,这个轨迹是长期休养的体验,是一种全面素养的感受形成凝结在一起的自然而然爆发出的动作。……艺术家的内在会形成气流,而且也是神,在我们画画的过程中自由的发挥,不知不觉形成一种笔墨,或者一种构成的形式,方方面面组合画画的形式,这样组合形成了自己的心灵,画家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形成了画面的关系,给人传达了一种信息。……在我们建筑环艺系,吴昊老师这么多年把山水课作为主课,作为教学渗透在里面,我有幸在这里面给好多学生带山水课,我也体会到了,我们设计是做人造的,但是我们这个东西要取之于大自然,要对大自然有感受,有了感受我们人造的东西也能让它自然化,也符合于人的感觉,同时,我们建筑的环境要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环境给人的感觉就像绘画作品山水作品给人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它有一个轻松的环境,一个感觉,人体植入到环境当中去感受心灵的体会这才是最要紧的东西。非常感谢吴家骅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
此次开幕式的承办负责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吴昊教授在谈到承办吴家骅先生水墨展的初衷时说到:“……吴老师每年在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分会年会上的讲座和其它方面的讲座,我都到场去学习。这次吴老师能够在他晚年展露他的才华,他能够通过笔墨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感受,我开始真正认清了吴老师是怎么回事,我觉得这棵大树的根不是一般的根,它扎的非常深,人在沿海、根在甘肃,还是在西北,所以吴老师有一种回家的情感,这种情感我觉得非常重要,实际上还是西北的厚土带来了吴家骅老师的艺术设计的高度。……吴家骅老师非常忙,应该比我们在座任何一个人都要忙,但是他在这么忙的情况下,仍然在探讨艺术、探讨笔墨、探讨人文、所以想一想,我觉得非常惭愧。在惭愧的心情下应该还是请教学习,所以就萌发了请吴家骅老师到西安美院,给我们来上课,给我们带来他的人生,他的艺术创作实践的过程或者是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实际上这个话语权还是从美术作品这一块赢得一个新的话语权,因为过去的建筑师,从国内到国外,所有的建筑大师都是艺术家或者是建筑艺术家、建筑美术家。……很多人不以为建筑师在艺术修养这块值得去宣传、值得去培养、值得去努力,吴家骅老师的环境艺术创作道路,通过今天的美术作品得到了一个答案。正是因为这样,我也非常诚意的请吴家华老师到西安美术学院,针对多有环境艺术界的学生和老师做一次学术报告,带着作品做一次交流。第二,我们建筑环境艺术系的教学,实际上我是主张了解中国山水、了解中国画论、了解中国书法。实际上在我研究生课程里面就有中国山水和中国书法的内容,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也想请吴家骅老师来西安美院进行交流。第三,我个人理解环境艺术要从认识山水开始、认识自然开始、认识生态开始,如果我们在设计人造的人工环境的同时,我们对自然的人工环境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的人工环境就不清楚它是建设还是破坏。中国画里面讲究以小观大、以大观小,实际上中国画对山水的理解是最有高度的。苏州园林是中国山水画家造的,他把画面立体化,所以无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都跟山水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请吴家骅老师的原因。”
吴家骅先生的从业经历与他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实践的本身就是一种现象,他向中国设计界与教育界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建筑师所应具备素养的完整性,一个真正的中国空间环境教导者所应具有的技术与艺术的全面性和一个另辟蹊径的水墨艺术家所具有的专业综合性、体系性与生态性的高度。吴家骅先生是优秀的建筑师,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曾获得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他的作品亦古亦今,有苍茫古韵的大禹祠、海瑞庙、王羲之故里、江中药谷、江西中医学院、南昌大学、深圳大学新校区等,在空间设计领域,吴家骅先生让我们看到的是从大到小、从室内到室外、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涵、从技术到艺术、从东方到西方再到东方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他是学贯中西的理论家,是中国第一部《环境艺术史纲》的撰写人,是《世界建筑导报》总编,先后发表专著7部,他的英文著作“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ndscape Aesthetics”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他是平实真情、深入浅出的教育家,是深圳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与历史专业硕士点学术带头人,在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方面,他以景观生态学、建筑形态学与城市形态学为切入点扩展了建筑学的科研与教学领域。他的建筑十讲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和他对当代建筑设计中“新巴洛克风格”本质性的解析令众多学生受益匪浅。他是当代在交叉学科的生态基础上,以更为宽阔和宏观的视野面对艺术的水墨画家,他用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表达着当代文人画的内涵。他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横跨中西的丰富知识都是当今设计界应该认真学习的榜样。而他在评价自己的时却谦虚的说到:“我年轻的时候在甘肃待了8年,毕业了没事干,就画画,一到这里来我就发现,西北卧虎藏龙,惹不起,再看看西安美院的画,我今天斗胆来,其实是有回家的感觉。……在美术学院像吴昊,像郭院长在艺术上有这么大的宽容度很不容易。作为设计者,对人民生命财产要终生负责任。但是我们在政府的压力下、经济的压力下,时间的压力下,要按时间几月几号开工,那我靠什么来安慰我自己呢?说释怀也好,如果说用山水画来释怀就牵扯到文人画的东西。我斗胆的说,山水画、文人画它不是偶尔画两下,它是文人、诗人在怡情的时候,气势是最大的。当代建筑师人都说要释放自己,我得找到我自己内心的平衡,靠什么呢?靠文人画。文人画的理解是没有功利的,他要靠有很高的文人价值,并不是吴冠中先生说的笔墨等于零,或者啥也不是,文人画的笔墨要离开生活,它的斗争本身我认为都是在祭祀。(今天)文化的严重缺失,对文人画极不尊重,我吴家骅斗胆想跟各位先生说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文人画作为一种另类的艺术东西,跟人的身体,跟你的心灵结合起来,只怕是条出路。从粤北到江西到河南到山东,我看到的没有华山,没有黄山,啥都没有。信手看到的是笔是墨。一味的名山大川,脱离了老百姓的小山小水为生活的房前屋后。还有美丽的丘陵,丘陵地貌非常迷人,老百姓就生活的比较好,中国在粤北的丘陵地貌,湖南跟粤北的丘陵地貌是中国山水表现最充分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又是空白,我就尽量填补这个小山小水,不一定都要壮美,而在小山小水小中见大。最后我还想吴昊为首的教学团队下面怎么办?我画完了以后,我不画画我干什么?动手。一颗美丽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一双仁慈的手,这才是我培养学生的重要的秘密,而不是在17寸、14寸里面去找,这实在太小。像艺术界的同行,像设计界的同行表达一种思想,说我们中国人真好,躲在西安美院可以画画,但是我说不好,心安理得的画一些文人画。”
纵观当今各高校的设计师培养模式,设计师应该是以综合水平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而不是单方面训练和教化的结果,尤其是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学科的特性以及对设计师的艺术与技术全方面素养的要求,决定了对学生培养的综合性要求的高度。今天,从设计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实际角度来说,非常需要像吴家骅先生这样具有专业知识与素养完整性的人才。吴家骅先生是当今横跨建筑环境设计界与艺术界的一个完整现象,是学术界的标杆,是今天应该被所有学习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学生所共同认知和看齐的榜样。
作者:吴昊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