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预告>>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

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





 

    2014年12月18日,“降龙伏虎尽神通——故宫博物院藏罗汉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开幕,全面展示故宫博物院藏汉传佛教罗汉画的精品,共23件(套)。展期至2015年3月7日结束。
  道释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门类,道释画中又以佛教绘画最为重要。佛教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经典的题材、样式,罗汉画即为其中一种,其流行时间之长、作品数量之多、参与画家之广泛,在佛教绘画中几乎没有其它题材可与之相比。
  本次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罗汉画精品文物,大多数作品为首次展出,为参观者提供了难得的欣赏和研究材料。其中有清代丁观鹏《摹丁云鹏十八罗汉像卷》,绘有十八罗汉骑各种神兽及乘车在山林中出行,骑乘的神兽除虎、马、象、龙、鹿等为正常造型外,其余多为造型奇特的异兽,想象奇魅,如独角青肤绿毛的天禄、独角红毛的狮子、顶生双角的马、无角鹿,及独角象首蝠翼狮身、头部似獾身体似牛、獾首鹿身的各类异兽等。人物衣纹线条简劲爽利,设色清新雅丽。另有清代王方岳《万寿山五百罗汉像弘历书记卷》,万寿山五百罗汉堂位于北京西郊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乾隆皇帝南巡杭州云林、净慈寺五百罗汉堂后在京仿建。1756年,乾隆御制《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次年王方岳奉敕绘图完成,并将乾隆御书收入卷中。除依据实景绘制、图文配合外,该图另有特别之处:其一,十段背景山水分别运用了不同的风格,但是均为青绿设色,且笔法皆细腻清晰,故显得统一、协调;其二,罗汉样式多有新意,如㧐双手于顶、舞铙钹、伸臂摘星、戏子母虎、擎蟠桃树、四肢距地伸缩引气等。
  对于美术爱好者而言,本次展出的绘制精美的罗汉画,将提供愉悦的审美体验。图中这些降龙伏虎、骑乘异兽的罗汉“各显神通”,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对于喜爱或者信仰佛教的观众而言,也将获得一次特殊的心理体验和文化感受。
  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 


展览前言 

罗汉,梵语音译“阿罗汉”的略称,又称尊者、应真等,声闻四果之一,通常指小乘佛教中弟子所证之最高果位。佛教及相关文献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之说。此外,从广义上讲,有德行的高僧也能称为罗汉。

佛教东汉传入中国,佛教重视造像,有“像教”之称。佛教绘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经典的题材,罗汉画即为其中一种,其流行时间之长、作品数量之多、参与画家之广泛,几乎没有其它题材可与之比拟。

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说法住记》(以下简称《法住记》)是十六罗汉像绘制的依据,该经译出后,罗汉画开始流行。晚唐、五代时,罗汉画已臻兴盛,形成了两种重要的样式:一是以张玄为代表的世间相,其罗汉画得人间世态之相;另一是以贯休为代表的出世间相,其罗汉画强调宗教性和胡貌梵像的特征。之后,世间相的罗汉得到了发展,成为汉传佛教罗汉画的主流。 

现存宋元世间相罗汉画中,多表现罗汉禅定自在、化导有情、接受供养的情形,罗汉的形像符合得道高僧的特征和气质。明清时期,世间相的罗汉画有了很大的变化,除着力渲染罗汉的游戏神通(如降龙、伏虎、剖胸、掰额、禅定降魔、顽石点头、渡海等)外,还比较多地借鉴了佛教的典故(如鬼子母揭钵、释迦禅定降魔、天女散花等)和经典形象(如达摩、布袋和尚、文殊、寿星等)。明清罗汉画图像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佛画创作心态的变化:艺术家主要依据的不再是高深的佛教义理和信仰,而是信众日趋世俗化的审美趣味和需求。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传佛教罗汉画约有122件套,除收藏有著名的传为卢楞伽的《六尊者像》册外,另在清宫罗汉画的收藏上具有突出优势。此次展出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传佛教罗汉画精品23件套,供大家观摩、欣赏。 

 

 

时间:  
  • 2014年12月18日 ~ 2015年03月17日 每天08:30-16:30

 

地点: 北京 东城区 景山前街四号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

 

费用:  40元(故宫博物院门票)

 

 

主办方:故宫博物院


转引自故宫博物院网站:http://www.dpm.org.cn/shtml/400/@/121991.html 
 

相关资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